央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重要措施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记者王培伟、王宇)2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杜金富在接受人民网关于“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线访谈时表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杜金富表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对于解决信息不对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也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没有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每个银行都不了解中小企业在其他行有没有贷款。而有这个系统以后,就可以综合了解中小企业的偿债能力。”杜金富解释说。
杜金富认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还能够起到“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机制约束作用,能在某种程度上约束中小企业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运行一段时间后,能够为当地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提供信息服务。
近年来,人民银行根据当地中小企业的特点和工作条件,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实验区建设,通过整合地方中小企业信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为金融机构和当地政府提供信息咨询。
据杜金富介绍,中小企业信息库不但包含企业的基本信息、财务报表信息、经营方面的有关信息,还包括欠税、还款、法院判决执行情况等其他信用信息。
另据杜金富透露,“十二五”期间的头两年,人民银行将推动全国每个省至少有一个市进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点工作,而后两年准备全面推开。(完)
央行: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意义重大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记者王培伟、王宇)2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杜金富在接受人民网关于“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线访谈时表示,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于解决农户贷款难、提高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以及创新社会管理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近些年来,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人民银行在一些地方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展开建立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开展农户信用评价、支持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工作。
据杜金富介绍,从试点的经验来看,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对于解决信息不对称和解决农户贷款难发挥了重要作用。
“能够帮助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增加商业银行支持农业的信心,提高商业银行增加对‘三农’信贷投入的积极性。”杜金富说,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农户的信贷支持已经达到1.4万多亿元。
“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建设也成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所有‘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的社会治安,应该说是比较好的。一些被评上‘信用村’的地方,融资方面还会享受很多便利。”杜金富表示,农村信用体系能够提高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同时它还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创新社会管理。
据杜金富透露,今后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在“十二五”期间的前两年,争取每个省至少选择一个县开展试验区建设工作。(完)
央行副行长:我国小企业融资总体好于可比国家水平
新华社北京9月2日专电(记者王培伟、王宇)2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杜金富在接受人民网关于“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线访谈时表示,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事实,但我国银行对小企业的融资,总体来看好于可比国家的水平。
杜金富介绍说,根据人民银行中小企业征信系统的数据,到去年底,我国与金融机构发生过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数量为800万家,占注册登记中小企业总数的70%。如果将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计算在内,这一比例降为18%。而据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2010年9月份发布的报告,到2009年底,新兴经济体正式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中,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比例仅占45%至55%,如果加上未注册登记的小、微企业,这一比例仅为10%至15%。
“我国金融机构对于小企业征信、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做法,在二十国集团(G20)首尔峰会有关报告中被列为全球164个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功案例之首,在世界征信会议、金融包容论坛等也做过交流。”杜金富表示。
杜金富表示,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小企业所需资金与实际需要比较而言。他认为,造成小企业融资难的因素比较多,比如经营成本上升、市场融资环境紧张、企业扩大投资等。同时,还有一部分企业是由于投机被套住资金,而导致资金需求增加并导致融资难。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小企业贷款余额达9.7万亿元,同比增长25.9%,比各项贷款平均增幅高出9个百分点。从全部贷款的增量占比看,今年上半年小企业占比创下新高,达到35.2%,比去年同期上升了5.3个百分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