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8月,猪价和肉价在传统消费淡季逆势上扬。随着中秋到来、国庆将至,“节日概念”成为推动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重要因素。上半年一度跌至3年来新低的猪肉价格,触底之后会否在9月之后的消费旺季大幅上涨,引发市场对“猪价肉价还能飞多久”的关注。
猪价持续上涨
湖南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是长沙主要的肉类批发市场,这里每天销售的生猪在600至700头。市场信息主管张勇告诉记者,猪肉价格近一个月来缓慢上涨,近两周涨幅较大,前腿肉价格达到22元/公斤。随着国庆节临近,每天销量达800头左右。 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分析认为,由于迎接中秋、国庆旺季,屠宰加工企业加大猪肉收购力度。受节日消费需求影响,猪价上涨态势明显。同时,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肉类消费趋好,与生猪出栏减少形成双重利好,支撑猪价持续上涨。 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29日,全国鲜猪肉批发价格达到20.93元/公斤,相比5月初每公斤约上涨3元,涨幅超过16%。记者了解到,生猪价格自7月以来经过两个多月的平稳上升,生猪市场逐步由供大于求转为供需平衡,当前生猪市场已进入持续性上涨通道。
外来资本进入
有分析称,虽然猪肉价格稳步上扬,但玉米价格快速上涨压缩了生猪价格回暖的利润空间,养殖成本攀升成为生猪价格上行的潜在动力。数据显示,4月以来,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并屡创历史新高,当前现货价格为2850元/吨,突破2009年曾出现的历史最高水平,累计涨幅近20%。 就在养殖行业持续低迷之时,嗅觉敏锐的各路资本似乎看到了商机。有报道称,今年6月,美国私募基金KKR携手多家资本投资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肉食,拟在中国建设大型现代化生猪养殖场和肉食加工厂。近期,恒大地产组建畜牧集团,成为继网易养猪、武钢养猪之后的又一跨界之举。 在业内人士看来,外来资本的进入以及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养殖行业应对风险能力。同时也可提高养殖行业的话语权,形成更加合理的市场价格,避免一边“猪贱伤农”,一边“肉贵伤民”。(据新华社)